农村小学生日常生活守则与行为规范之养成教育的研究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而学生的很多习惯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很大差距,具体表现为:学生的学习不认真,上课时不专心听讲,不能带齐学习用品来校,丢三落四;作业自觉性差,作业不认真或不能完成;作业后不检查,不能及时订正,书写潦草,做事不踏实,说话粗鲁,不讲卫生,上下楼梯不靠右通行,更有甚者滑楼梯扶手等等;如不加强教育,这种道德上的缺陷会伴随孩子进入高一级学校。
我校现有学生223名,留守儿童高达82。3%,这些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照看,爷爷奶奶主要关注的是孩子身体的成长,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或是有想法,但由于方法欠妥,效果不佳;部分年轻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误区,有的甚至认为做人就该强势才不会吃亏,一些小毛病根本算不了什么,自己不能正确的言传身教。再加上社会不良的负面影响(部分农村封建迷信、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和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之间存在着严重反差,使学生的思维结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产生裂痕,带来困惑,步入误区。所以,我们认为,对这种本末倒置的教育理念必须进行纠正,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已迫在眉睫。少年儿童自我意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可接受性强。教育者若能给予恰当的带有启蒙性、准备性、基础性的引导和帮助,少年儿童的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乃至影响其一生。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此处隐藏995个字……用“国旗下的讲话”进行规范教育。
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丰富多彩,能紧跟目前的形式或有关节日,纪念日,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话。有爱的教育,有英雄人物的故事,有纪律法制教育,有道德教育,有心里健康教育,有保护环境卫生教育……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接受教育。
(三)召开家长会,形成家校合一,其同管理学生。
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一些家庭教育知识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听取家长的建议和要求,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矫正,让孩子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
(四)积极开展各类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
1、在班上成立文明监督岗,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小组长负责制,稽查班上其他同学的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养成互帮互查的习惯。
2、开展各类实践活动,讲故事比赛、文明礼仪有奖竞猜或知识竞答比赛、争做XX小标兵”主题教育等,让学生在快乐比赛中将文明礼仪等养成习惯铭记于心。让学生从“小故事”中明白“大道理”,使学生受到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树立榜样,以优带劣。积极开展 “日查、周结、月评”常规教育活动,可在班上树立典范,每月评选出本班的好习惯“进步之星”等等,同时教师给以奖励,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并结合身边榜样,如: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营造比学习,比进步,比提高的教育氛围,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实践之目的。
4、环境对人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班级努力追求育人环境的构筑。如:班级口号、班训等,教室内设置文明警示语,展示学生特色作品等,美化学习环境,促使学生优良行为品质的养成。通过耳濡目染,使养成教育的各项要求成为学生行为的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