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测量技术实训小结
1:项目名称:测量实训
2:任务来源:学院统一规定
3:施测与精度要求:l=945m,fh= ,测角中的误差≤24′,1/t=1/5000
4:测区位置与范围:学院校道内
5:测区环境及条件:学院的总体位置是个不规则的图形,测区范围内草地比较多,也有建筑物,而且校道上的转弯处也比较多。
6:测区已有地面控制点情况:在学院的前门内已经有了两个已知点分别是j1和j2。
7:测区的选点情况:要测量的校道总长945米,我们总共分了11个点,选点和取仪器的人员分工合作,在选点的时候要考虑到转弯位置,还要让每个点之间都可以通视每段的长度都不同,但相邻之间的距离比例不超过1:3。
8:施测技术依据规范:水准仪先是读黑面的下,上,中丝,然后再读红面的中丝。
而经纬仪测两个测回,分为0°和90°。
9:施测组织:每组八个人,分为两个小组,一组用水准仪测高程,另一组用光电测距经纬仪测水平角,最后派两个人用全站仪测距离
10:时间安排:第一天上午听了有关实习的注意事项,下午领取仪器及开始选点;第二天就开始行动,水准仪每个人有一组数据,而光电测距经纬仪就每两个人一组数据,最后用全站仪测距离,然后整理数据。
11:技术要求:(1)水准仪:安置水准仪,粗略整平,照准水准尺,整平对中,读数。
(2)光电测距经纬仪:粗略对中,用任意两个脚架的移动来完成; ……此处隐藏9868个字……m则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公法线实际长度的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因公法线长度是由若干个基节pb和一个基圆齿厚ss组成,而基节偏差比齿厚偏差小得多,故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主要反映被测齿轮的齿侧间隙。
公法线长度可用公法线千分尺(如图1)、公法线指示卡规(图2)或万能测齿仪等测量。本实验采用公法线百分尺测量。
公法线千分尺是在普通千分尺上安装两个大平面测头,其读数方法与普通千分尺相同。测量步骤
1、确定被测齿轮的跨齿数k,并计算公法线公称长度w。
当测量一压力角为20°的非变位直齿圆柱齿轮时:w= m·[ 1.4761×(2k – 1) + 0.014z] 式中: m——模数z——齿数k——跨齿数
2、根据公法线公称长度w选取适当规格的分法线千分尺并校对零位。
3、测量公法线长度:根据选定的跨齿数k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沿被测齿轮圆周均布的5条公法线长度。
4、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取所测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w后减去公称公法线长度,即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wm。
5、计算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取5个实际公法线长度中的最大值
与最小值之差,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变动δfw。
6、查表确定所测齿轮的精度等级。
对于公法线的测量我觉得就是查表比较繁琐了点,还有就是要测量的精准性。当然要会读取公法线千分尺的读数以及将千分尺调零。我觉得懂得原理对理解有很大帮助。你理解了后查表计算什么的当然手到擒来。
齿厚的测量:学习目的掌握测量齿轮弦齿厚方法,加深理解齿轮齿厚偏差的意义。有了公法线测量基础对于齿厚的测量也比较的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