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1、出示长方形。出示条件:长3米,宽2米,你能求什么呢?
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1)周长和面积 (2)长比宽多几米?(3)宽比长短几米?(4)长是宽的几倍?(5)宽是长的几分之几?师:哪些问题是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长与宽的另一种关系:比。
二、共同探讨,学习新知(1)比是一种什么样的概念?学生自学课本p68页例1,看看谁能弄懂这一部分内容。
(2)交流小结:
板书:长和宽的比是3比2,记作3:2宽和长的比是2比3,记作2:3(3)说一说:2∶3和3∶2中,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是是几?
(教师指出比是有序概念(更多内容请访问首页:wwW.),颠倒比的前项和后项,意义会发生改变)(二)、完成试一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比如这瓶洗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呈现“试一试”)(1)指图中的1∶4,问:这里的白色部分 ……此处隐藏7050个字……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
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
三、激发兴趣,走向生活。
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的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
四、尝试应用,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63页的“试一试”。
完成教材第63页中两个城市平均气温统计表,根据表里的数据,你了解了什么?
2.教材65页实践大本营自主完成,思考一下,有什么需要一集体解决的。
3.生活中有什么需要用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自由叙述。
五、总结全课,储存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吗?
推荐访问其他精彩范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试卷:百分数应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