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加强诵读教学让语文课堂充满魅力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朗读的过程中,眼、耳、口 、脑四个器官同时作用于课文,共同接受知识,它比单一的默读效果要好得多。一直以来,朗朗的读书声是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构筑了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可是随着近年来考试压力的不断增加,课业负担的不断加重,学生们越来越不愿意读,有些学校甚至上成了“哑巴语文课”。这显然与语文教学的初衷是相悖的。
一、专家给我的启示。
去年8月16——17日两天,我有幸参加了宝坻区语文教师朗诵培训学习,聆听了王睿老师的专家报告,收益颇多。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语文教学要回归朴素自然的本位:“美吟诵读”。 王老师把美读吟诵发挥到了极致。他扯开嗓子,忘我吟唱,沉醉其中。他说,千百年学语文从未离此,这才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文字本是肉做的”,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传达文字生命动感,须诵读。无字不能读——即使课程表、花名册、元素表,他也读得抑扬顿挫,立体飞扬,犹似交响,听众皆呼,更况美诗妙文!他对诵读颇有自已独到的体悟,他的名言是,诵到极致就是“说”。诵,乃“心”在支撑。随“心”所欲,道法自然。心到音到,心不到,抑扬顿挫失自然!诵之至境,是平和、自然、质朴、生活化地说话,用“心”来说话。生活中,平民百姓不假矫饰、自自然然表白,正是吟诵之至境!诵读人之“心”与文本之“心”共鸣,淡然说,自然说,随心说,便动人心,撼人魄!王睿老师读杜甫《登高》,他化身杜甫,有 ……此处隐藏16268个字……者是否有助于教学都感。看到文章就草率肢解,对优美的文辞视而不见,对感人的事迹无动于衷。就如同一位美国学者在谈及中国的教育现状时所说的那样“知识麻木了头脑”,这种现象实在令人忧虑。选入教材的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积累拓展把课文读“厚”。读“厚”的过程可以激活单调、枯燥的训练,构建教书育人、提升学生素养的新型课堂。有位老师在文言文总复习时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思考。他在复习之前提出一个话题:有人说,地球上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事实真得如此吗?结合你学过的文章及事例就话题“有我与无我”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从课本出发,于是有了以下的认识:⒈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使国家“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⒉烛之武:虽风烛残年,却孤身退敌,力挽狂澜。(《烛之武退秦师》)
⒊蔺相如:单枪匹马,深入虎穴,不辱使命。(《廉颇蔺相如列传》)⒋信陵君:深明大义,窃符救赵。(《信陵君窃符救赵》)⒌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臣,客死他国,身亡国灭。(《屈原列传》)在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世界有“我”不多,无“我”不少,但是,有了我,世界可能就大不一样!改革的路从来都是曲折的,在课改中出现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也是正常的。我们决不是要走“满堂灌”的老路,重要的是在课改中继承语文教育本质的东西,坚持创新精神,摒弃形式主义,探寻一条能让语文课活起来的新路。
本网向你推荐更多范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修辞与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广西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揭晓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课上如何实施目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阅读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