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教师激情的关键性
摘要:激情是文科类教师尤其是语文课教师必备的素质,是使讲课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激情来源于对教学工作的热爱和对教学内容的自信。激情培养的基本方法有:正视现实,调节情绪;平时或课前注意改变自己;养成站着讲课、大声讲课的习惯;掌握讲课艺术,放得开,不拘谨;营造师生间良好的情感氛围。
关键词:语文课;教师激情;感染力;培养方法
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许多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有一股"源头活水",且充满激情。因此,激发语文课堂上的激情,应在课堂气氛中激发激情,在教学思路设计上努力求新,把课上"活",从而使自己和学生在课堂中充满激情,把学生教"活",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教育发展的今天,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对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更好教好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人从事语文教学6年以来,结合自身教学体验和积累前人经验对教师在教学中激情做了一些研究,值得提出来与教育第一线的老师共同分享和交流。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阐述。
一、激情是使讲课具有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没有激情的讲课淡而无味,无法吸引和征服学生,也就不能使学生信任你、欢迎你、敬佩你、教师就无法树立威信。众所周知,热情、真情、激情是演讲的生命,是朗诵能打动人心的法宝。同样,笔者认为,激情也是语文课教师讲课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站稳讲台、提升教学吸引力的重要一环。
前不久,学校搞了一次公开 ……此处隐藏3545个字……”是有利创造性活基本条件。一个学生如果感到课堂心理气氛是自由和安全的,他颐会心情舒畅,而不必花时间来保护自己,也不怕别人的非难,始终能按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断进取,事实上,那些上课不太发言的学生,大多是怕说错话了挨老师批评或担心受到同学讥讽,心理没有安全感,信任度 ,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干脆不尝试探索,不问也不答,思维的隋性渐渐形成。创设心理自由的课堂教学空间,消除创造性思维的抑制因素,使学生敢于提出疑惑,发表意见,挑战权威,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更敏捷,想象更丰富,才能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创造性学习习惯。
总之,激情是文科类教师尤其是语文课教师必备的素质,是当好教师的先决条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而要让情感流泻,该笑则笑,该惊则惊……从而拨动学生思想感情的琴弦,课堂就不至于死水一潭。学生激动了,课堂才会生动活泼,老师才会被学生悦纳、欣赏。宁愿教学中有一次失误,也要把课讲得自然,不要为了不出错而把课讲得索然无味。因为教师的情绪与学生是互相流通的,教师情绪高涨,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而一旦学生感到兴奋,受到鼓舞,进入境界,听得入神,教师也会忘情,因为学生听课的状况也会影响教师情绪,双方是互动、交融的。一个有远大理想的教师,应重视“激情”的培养与绽放,决不可漫不经心,等闲视之。
参考文献:
[1] 张少康。中国历代文论精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193页.
[2] 马克思,恩格斯,列林,斯大林。列林全集(第二十七卷)[M].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P255页.
[3] 陈士持。讲课情绪三题[J]. 演讲与口才,19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