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如何有“我在”“心在”
——将“真情”融注在细节上
“情”是文章永恒的主题,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任何一篇佳作都是情动于中的产物,“情”好比文章的血脉和灵魂。没有“情”,就没有感动人心的诗,也没有感动人心的歌,同样也写不出好文章。写文章必须在情上下功夫,只有用真情去灌注,文章才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要写出一篇优秀的作品,一个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写得感人,让动人的情感去感动、感染读者。从2001年开始,高考作文基础等级里增加了一条新要求——“感情真挚”,这也是作文感人的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在学生习作中,却普遍存在感情淡漠、语言干瘪、材料陈旧、缺乏表现力等问题,表现为 “三缺”, 即“缺真情”“缺真实”“缺思考”。“缺真情”表现为创作者“我”与关注对象“他们”隔膜,感觉“我”是“我”,“他们”是“他们”,文句的背后没有一颗“心”在 ,好似“隔靴搔痒”;“缺真实”表现在材料的笼统上,几乎看不到具体真实可感的材料,没有细节,没有画面,没有场景;“缺思考”表现看问题肤浅,就事论事,没有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缺乏深度。
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归结为作文中没有“我在”“心在”。
新课程理念强调“文中有我”,即文中有“我的经历、我的体验、我的情感、我的思考”。写“我的经历”,那么经历就是个体的;写“我的体 ……此处隐藏3401个字……见了窗外那个的女人——对面教学楼外高高的脚手架上,一个女人正在吃力地攀爬。刘雅的心随着她艰难的攀爬,被牵扯得越来越疼,像被尖利的钢针刺着一样。
深秋的风肆虐地刮着。女人背上吊着一根细细的保险绳,这让刘雅稍感安慰。她沿着纵横交错的脚手架,左一下,右一下,屈身,展臂,弯腰,终于爬上了中点。
在那儿,一只涂料桶正从空中掉吊下来,晃晃悠悠,像飘荡的秋千。女人手疾眼快,左手抓住脚手架,右手抓住晃动的桶,将它稳稳地放在自己脚边的木板上。然后,女人站在木板上,竟小心地解开了背上的保险绳。她左手抓着脚手架的钢管,右手麻利地拿着一把大刷子,弯腰在桶里蘸了涂料,挥手在墙上涂抹。左一下,右一下,刷子不停的挥舞,女人像一个豪放派的画家。片刻,墙上就是白晃晃的一片。
刘雅的心悬起来,高高地悬在半空中。她害怕女人从那七层楼高的脚手架上突然飘下来,像一片落叶。”——摘自《读者》2010年22期《请系上保险绳》
作者通过正在上课的学生刘雅的眼光,抓住这样一些细节“高高的脚手架”“深秋的风肆虐地刮着”,那个在脚手架上的女工艰难地攀爬着,屈身”“展臂”“弯腰”“爬上”“晃晃悠悠” ……等细微动作。不仅让刘雅的心悬起来,也让我们的心也跟着悬起来。正因为有这些独特的发现,因而材料充实,形象我,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独特的发现需要用“心”观察,用“心”感受与体验。
情感不是凭空而来的,丰富的情感来自生活,来自生活的积累。生活是情感的源泉,情感的基础。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了解生活中的人和事,景和物。用心去感受,用心去体验,情思就会像流水,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作文中就有了“我在”“心在”,日积月累,就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