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是怎么炼成的
能写得一手好文章,甚至成为机关的“笔杆子”,无论怎样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虽然这样很辛苦,但确实是使自己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的好办法。
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在哪个单位,如果能获得一种“不可替代”的位置,成为“不可或缺”的人物,都是一种值得追求的境界。有人说,中国不缺人,但缺少人才。什么是人才?从一个单位来看,就是这个人的“不可或缺性”、“不可替代性”,也可以说是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技能的无法复制性,是这个人对单位来讲的“稀缺性”。
在目前机关当中,需要量最大而又最缺少的人才就是“笔杆子”。整体而言,中国的政府官员无论级别多么高,在文化素质上都是有欠缺的。新一代年轻官员现有的文化起点往往比一些领导的文化终点还要高。这是一个可以大加发挥的整体性的优势。上一代人当中真正能写点东西,一般都是原来做老师或者部队转业的。他们最初的起点很低,大都在后来的工作当中磨练出来了。而年轻的从政者则不同,他们大都受到了正规的高等教育,“舞文弄墨”是行家里手。
当然,文化素质高仅是文字能力强的一个基础,要练就一笔绝活儿,还是需要在现实中磨练的。我们看到许多高学历的人甚至许多硕士、博士,手上的功夫都不怎么的,令人跌破眼镜的人大有人在。也正是从这些事情上,我们的一些领导特别是学历不高而又练就了一手好文章的人,对“年轻人”、“高学历”不怎么看得上眼。事实也许正是这样,“高学历”确实无法天然证明自己的价值和优势,尤其是在机关。表现出较强的文 ……此处隐藏2222个字……”的美妙感受。
年轻人起草文件,遇到的最头痛的一件事情就是“修改”,不停地被领导“修改”。有时候你觉得自己写得挺好的,对不起,领导不把你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不算完。如果你对领导的对文章的修改有什么情绪的话,对不起,领导可能要转过头来“修理你”。文章被人修改是一件非常令人郁闷的事情,但没办法,你必须接受这个事实,无论你多么不情愿。
在机关,文章被修改常常不是文章这个事情本身。哪怕一个字都可能被人无限夸大、上
纲上线。所以,你不能只看到文章本身的对与错,也不要天真地认为是你和领导的“文字风格”不一样,等等。要知道,这远远不是一个遣词造句的问题,不是一个文字风格的问题。领导完全可能通过文章修改这件事来判断你的性格,感受你对他的态度,显示自己的权威,实施他对你的领导,获得一种心理上的优越感和快感。这样问题就严重了,你必须倍加小心。无论你多么有才华,都不宜与领导争一词一句之短长。领导要改,要改了再改,要先改成这样再改回原样,要反复地改,无休止地改,怎么办?你必须执行。特别是在你的文字能力没有得到领导高度信任和同事普遍公认之前,你必须坚决按照领导的要求去改。这一方面可以表明你谦逊的态度并和领导和同事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另一方面你也有机会修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自己。很多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是自己考虑不周全,即使你自认为已经很完美了,你还有提高的余地。所以,对文章修改这件事情,万万不可小觑,就当在反复的磨练中磨砺自己吧。不但磨砺文字水平,更磨砺你无棱无角的性格。
古人在写文章上曾经追求一种境界,叫“文不加点”。就是说自己的文章写得非常完美,无需别人修改。这种境界我们尽管可以在机关中去追求,但是在我们自己成为领导之前,恐怕是难以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