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之歌》观后感
5月24日周六下午,我在天津大礼堂观看了一场《北大荒知青之歌》节目。全场近100名演员都是当年北大荒知青,现在都已经60多岁了。他们自己演自己,相当动情,相当认真,演得全是我们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屯垦戍边的生活。
当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背景相当复杂,这里我暂不赘述。这个由历史学家来研究评说。我只是说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运动把我们的命运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党中央一声号令,我们毫不犹豫,义无返顾地告别了父母,退掉了城市户口,奔赴了万里无垠的北大荒。那里没有给我们预备住房,我们十六中一行148人是半夜里到达目的地的。原住在那里的劳改犯被叫醒后,连人带行李搬出来,现给我们腾出来几间茅草房。由于房间少,我们人多,所以没有打开行李的地方,我们人挨人还得侧身躺下,连翻身都要一起行动。后来,这几间泥草房着火,连行李一起烧没了,全靠兵团战友互相帮助凑了些被褥度过了难关。好在,这次着火万幸没有人员伤亡。我们曾经住过帐篷,男生女生住一个帐篷里,中间用布遮挡,冬天我们都是不脱衣服戴着棉帽子睡觉的,睡醒后,帽子周围都是冰茬。我们还住过粮仓,高高的圆圆的粮仓没有楼梯,我们是踩着木跳板钻爬进去的,大家是脚心朝里对着脚心形成一个小圆圈,脑袋冲外形成一个大圆形。白天趟着雨水割麦子,晚上没有躲避的地方洗洗涮涮,就在露天的地方支起一口大锅,烧点热水,大家匀着一人半盆水从头洗到脚,变成半盆泥汤。我们多盼望有个洗澡的地方,但是没有,方圆几百里也找不到。冬天,站在雪 ……此处隐藏4101个字……躁动遭遇政治的狂热且为之所利用,一切躁动都必然平息。在这里自由被扼杀,每天只有无休止的劳动;爱情被扼杀,只能偷偷摸摸还要担心被抓;美丽被扼杀,甚至于一点点打扮都不可接受,每天只能邋里邋遢地过活。在那个环境里当“我”湮没在“我们”中时,当个体的意识消亡于群体中时,这是对人性的完全的扼杀,他们成为了丧失对美对人性追求的动物,成为了只知道劳作的工具。他们是值得同情的,但同时也是值得敬佩的。他们以毛主席的指示作为信仰,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忍受。
但我觉得这部片子有几处不好。首先在采访那位遗留在北大荒的老人时,他们完全知道北大荒对老人造成多大的创伤,知道那段往事是老人永远伤心的回忆,老人甚至因此而失常,而他们却仍然依依不饶得(请关注wWw.)询问,难道他们就不该有一点怜悯之心,还去揭老人心中的伤疤?看见老人伤心抹泪的一幕,我趋于无语。
另外片中一味的渲染知青们的狂热、盲目、麻木、同情的情感,诚然他们十几年的生活充满悲哀凄凉,难道就剩这些了?与那些一辈子都与黄土打交道的先辈相比,他们的经历不算什么。他们自己也说在回城以后拿出当年几成的干劲就足以当选劳模,这十几年的生活对于他们的意志品质的磨练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片中对于这几十万知青们对北大荒的改造,对北大荒做出的贡献,也是一点没提。为什么丝毫不提?做记录片就要做到面面俱到,而不应该刻意地渲染某些方面的情感。
他们值得同情,他们值得敬佩。那是一段荒诞的历史,他们所经受的遭遇决不能再出现第二次。
我们向您整理了更多文章:北大荒
流浪者之歌观后感
先锋之歌观后感01
《蛮童之歌》观后感
电影《雷锋之歌》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