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扎根理论之道”的心得感悟
今天下雨有幸倾听了李志刚教授对于扎根理论的讲座。这次讲座是从一个比较新颖的角度,与其他的研究方法不同,脱离数学的束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分别对裂变式创业和扎根研究举例两个方面进行了展开论述。
扎根理论的宗旨是对有关社会现象、过程提出一个概念化、抽象化的核心类属,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有关社会现象、过程。讲座中提到了很多对我来说是第一次接触的,比较新奇的内容:知识漏斗、阶段内部是理性思维,两个阶段之间是感性思维等等,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手机数据的新方式:访谈。
通过开放的提问,在被访谈者自由地“海阔天空”中获得大量的有关信息。当访谈到一定数量的被访谈者时,其反映的信息也就越来越多,其中一些最重要的信息被相关访谈者提到的次数越来越多,也就是“自然地涌现”出来。此时,就需要对这些不断出现的信息进行不断比较、归纳,抽象出来一些次级核心概念。为了检验这些次级核心概念是否饱和,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访谈,检查是否有新的相关信息出现。如有,则需对这些次级核心类属进行进一步抽象以求饱和。当确认每一个次级核心概念都已饱和,那么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抽象出最终核心类属,把次级核心类属贯穿起来。此时,可以根据这些次级核心类属之间的关系,抽象出一个核心类属,如费提到的“分手理论”、刘振谧的“保持健康”理论,也可以用相关学科的有关理论视野来进行抽象,如于泽元博士论文中的形象管理、身份运作、控制等。
抽象出最高核心概念之后,接下来就进行理论的分析说明。首先,是对整个实质理论进行分析阐述,如本理论反映了一个什么社会过程,各个次级核心概念之间是一个什么关系等。其次,再分别对各次级核心概念进行分析阐述。这被称为是不用学数学的数据采集方法,希望我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行一下尝试,亲身来感受和感悟一下。